启功先生喜欢水仙,认为“水仙于花中品格最高,非洛神可比”。启功先生有一首诗是这样写水仙的,“静色殊香本绝尘,何堪妄比洛川神。柔情绰态惊鸿影,子建应非识韵人。”洛川神即洛神,其名宓(fú)妃,是伏羲氏的女儿,因溺于洛水而成为洛水之神。曹植著有《洛神赋》,东晋顾恺之绘有《洛神赋图》。子建即曹植。这首诗的意思是说,水仙色调恬静、香气浓郁,生长在水里,实为水中仙子,其性超凡脱俗,且自谦不敢与洛神相比。其实,水仙充满了温雅之情、婉美之态,其身姿就像惊飞的鸿雁一样轻盈,曹子建只知道洛神之美,而不知水仙之美,实在是太不了解水仙的高贵品格了。“柔情绰态”、“惊鸿”都是《洛神赋》中描写洛神的词句。
启功先生赞美水仙高贵品格的诗句,还有“水仙不负终宵冷,浓赠迎曦满室香”。这两句诗寓意特别好,其与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哪得梅花扑鼻香”意思相同。这两句诗是启功先生1990年“庚午元旦所得之句”,启功先生特别喜欢这两句诗,得句之后,“未及一月,一再书之”,以致“合有数本矣”。
此前1988年春,启功先生还写过一首水仙诗,是题写在明代画家陆治所画水仙图裱边上的,“洛水微波文履轻,包山妙墨足心倾。持来借作添筹祝,地上仙人健步行。”文履,饰以文彩的鞋子。包山即陆治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是文徵明的重要门生。添筹,祝寿之语,苏轼《东坡志林·三老语》云:“尝有三老人相遇,或问之年。一人曰:‘吾年不可记,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。’一人曰:‘海水变桑田时,吾辄下一筹,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。’一人曰:‘吾所食蟠桃,弃其核于昆仑山下,今已与昆仑齐矣。’以余观之,三子者与蜉蝣、朝菌何以异哉?”蜉蝣,别名一夜虫;朝菌,朝生暮死的菌类。1988年春,一位友人拿着陆治的水仙图找到启功先生,希望启功先生能在裱边上题诗,然后好将水仙图作为祝寿之礼献给某人,于是启功先生就按水仙图上陆治题诗的原韵题写了上面这首诗。这首诗的意思是,水仙生长在水中,就像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”的洛神一样,步履轻盈,而陆包山的笔墨也非常精妙,甚至把水仙球茎的倾斜姿态都画出来了。今天,友人拿这幅画让我题诗,并将这幅画作为祝寿之礼送给某人,而这位寿星就像仙人一样,仍能健步行走,身体好着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