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是白色的吗?
讨论
雪显然不是白色的,每个爱斯基摩人都会指出这一点,但你别问哲学家。托马斯?里德(1710-1790)就坚持说雪真是白色的,说“白”的感觉是“直接体验到的一种心理过程,这一体验与外在实物相符,而不只是我们与现实之间的心理中介”。
这些问题广泛涉及“真实”问题。以前的“牲场中的奶牛”“乌鸦”“预言海战”等问题亦是如此。这些传统风格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,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卡尔?波普尔的有关论述。在20世纪中期,当逻辑实证主义者在维也纳宣扬他们的观.饭时,波普尔在《历史主义的贫困》一书中指出:
检验可以理解为清除不真实的理论的努力——若一种理论经不起检验,就发现它的弱点而予以摒弃。这一观点有时被认为是悖论,因为有人说我们的目的是树立理论,而不是除掉理论。然而,正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尽我们所能树立理论,我们就必须尽力严格地检验它们,看它们有无缺陷。只有当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仍不能推翻它们时,我们才能说它们经得起严峻的检验。因此,如果我没有发现一种理论经受过辩驳,这理论就没有多大意义。因为假若我们不采取批判态度,我们就总是能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;我们总能找到一些东西来证实我们心爱的理论,而凡是可能对这理论有危险的东西,我们都会视而不见,不予思索。(见《历史主义的贫困》,伦敦Routledge公司1960年第二版,133-134页。)
这种“按照愿望理论化”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当今关于所谓“温室效应”的辫论。一些科学家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拿出一些“证据”来证明迅速的“全球变暖”——例如,一个地方出现异常的高温,另一个地方发生冰川融化,甚至还有“冰盖变薄”——但相反的信息却置之于不顾,例如有的地方出现异常低温,或南北极的调查表明冰盖仍属正常等等,都坚决不予理睬。可是要当心啊!哲学家若敢议论这种高度政治化的“科学”问题,就有丧失自己权威的危险。
请对照以下两条统计曲线: